2017 | ISSUE 2 English繁體简体
Integrated Solutions eNewsletter
THEME STORY: Hong Kong Re-industrialization. Opportunity?


Let's look into the STANDARD WORKING HOURS

電子商貿會為企業帶來更多機遇?

隨著科技進步及市場需求不斷轉變,商業貿易發展亦變得日新月異。在流動網絡的普及之下,商務交易活動亦開始電子化。這類的電子商貿不只是指網上購物,很多不同模式的商業活動,例如企業對企業(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消費者 (Business to Customer)、消費者對消費者 (Customer to Customer)、線上對線下 (Online to Offline) 等,也包涵其中。美國的亞馬遜公司及中國的淘寶網就是當中兩個很著名的電子商貿平台。而在香港,因其流動網絡滲透率極高及擁有穩固的轉口港地位,企業及消費者似乎也愈來愈傾向透過流動網絡進行商務交易活動的趨勢。

電子商貿的普及不單止影響商業活動,更對智慧生活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智慧生活泛指一個知識體系及產業鏈,其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科技,提升人類生活品質,智慧生活主要有三大領域,包括智慧生活空間、 智慧健康醫療和文化導向生活科技。電子商貿就正正協助了「文化導向生活科技」領域的發展。電子商貿不論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也透過無疆界的商務便利了大眾的生活方式。電子交易也可以讓消費者降低交易成本、更有效的運用時間和得到個人化的服務。

電子商貿的優點不只於此,從企業的角度,電子商貿主要帶來了三個好處。第一,電子商貿可以降低採購成本與存貨,透過網上的數據也能有效地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相應的行銷與銷售。第二,電子商貿透過流動網絡及各種社交媒體,可以讓企業與消費者更有效率與效益地溝通,第三,電子商貿可以打破地域界限,為企業在無邊的網絡世界打開更大的市場。

但是,縱然電子商貿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便利,當中亦有自身的侷限。首先,電子商貿建基於流動網絡連通性,但這樣的依賴可以說是一刀兩刃,沒有了實體的行銷與銷售,產品售後服務及退換貨品問題就可能變得複雜,企業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同步率和準確度的要求亦相對提高,因為訂單彙整、物流、資金轉帳和各種資訊系統之間的整合,對於消費者從訂單處理完畢後,需時多少才能收到貨件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電子商貿和交易也有可能為企業帶來一些保安的風險,例如網絡欺詐,信用卡盜用和電子支付安全漏洞。電子交易的過程雖然看似直接快捷,但對於認證使用者的身分方面卻存有危機,如果使用者沒有核實企業或消費者的身份或將傳輸的資料加密,那就會有機會讓資料外洩並帶來損失。

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信用卡盜用的問題,若使用者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或保安防護,不法之徒就有機會利用電子交易系統的保安漏洞去使用盜取的信用卡帳戶資料作非法用途。但幸好在香港,銀行亦察覺到電子商貿普及因而帶來的保安需要,現時多間發卡銀行也為網 上信用卡交易提供額外的驗證保安措施( 如「Visa 驗證」和「MasterCard SecureCode」 ),金融管理局也向發卡銀行提出了要求, 希望它們每當發現高風險的網上交易時,要立刻向持卡人發出短訊提示,好讓持卡人可以儘早察覺可疑交易,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除此之外,電子商貿也促進了電子支付的發展。現在比較流行的電子支付大多為第三方支付平台,而Paypal 和微信支付是其中兩個例子, Paypal 允許使用者在繳付手續費後以電子郵件作出授權以轉移資金進行交易。而微信支付的運作方式就與Paypal 有些許不同, 微信支付的運作方式是透過綁定信用卡建立「錢包」, 而用戶就可以透過「錢包」,掃描二維碼 (QR Code) 或轉帳付款。但使用儲值支付工具,也無可避免同樣有機會需要承受網絡欺詐和盜用的風險。

從電子支付的發展也不難看出,美國及中國是電子商貿的兩大龍頭。無可否認,美國的亞馬遜公司及中國的淘寶網就是其中兩個比較普及的電子商貿平台,但雖然同是電子商貿平台,它們卻各有不同。首先,亞馬遜公司相較淘寶網,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的電子商貿平台,亞馬遜公司是一個跨國電子商務企業,它有自己的供應鏈及倉務儲存,亞馬遜不但有零售的商品線,也有出版業務及網上存取服務。而淘寶網主要是一個面向亞洲地區的網絡購物平台。淘寶網主要的商業活動都是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使用者可以自由開設網店進行銷售和拍賣, 因此亞馬遜公司和淘寶網的目標市場也有很大的分別。此外,它們的盈利方式也不盡相同。亞馬遜公司主要透過流動網絡的便利,儘量減少傳統商貿需要承受的固定資產或租賃及倉務儲存成本的壓力,而淘寶網則以廣告服務及為網店提供增值分析服務盈利。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企業,也可以利用電子商貿,藉以擴大營業額和拓展企業潛能。

而在香港,也不難見到電子商貿發展趨勢。 Go-Globe 於2015 年曾估計,香港電子商貿的市場規模有近3.5 億港元,加上在租金日漲的壓力下,各種企業,特別是小型獨立零售商,也逐漸開設網店或透過電子商貿平台發展業務。其中3M、卓悅和bossini 可算是電子商貿推行比較成功的例子。雖然電子商貿的主流依然是「企業對企業」的模式為主,但隨著電子支付的興起和本地多元的運輸服務,企業和消費者也慢慢開始感受到電子商貿的便利及適應利用網上渠道以拓展商機。

總而言之,電子商貿的普及對於這個網絡至上的社會是無可避免,而電子商貿平台和電子支付的持續發展,更為電子商貿帶來更大的有利的環境。企業除了鞏固現有業務外,也不妨思量他們推行電子商貿的可能性和策略,配合這個新時代,以作進一步的發展,並藉此找到新商機,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