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故 事
Let's look into the STANDARD WORKING HOURS
中国制造转移到偏远国家的危与机

「埃塞俄比亚 - 昔日的她几乎是贫穷的代名词。今天 她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而言,是一块有待琢磨的宝玉?」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至今经历了 30 多年的黄金时代。「中国制造」这标籤仍然以价廉物美赢得世界的认同,并成为中国崛起的其中一条重要支柱。然而,我们都知道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土地租金高昂等问题,这一间「世界工厂」的增长速度经已出现疲态。面对将要来临的困难与挑战,不少学者、专家都提倡中国制造业要升级、转型、创新。但是对於部份有资本、有技术的生产商,他们可能只需要寻找到一片资源充足、成本低廉的广阔土地,让他们能够专心地继续生产。

不少厂家为了暂缓成本上涨的压力而将工厂往中国西北「内移」,或者「外迁」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但是这些做法只不过是权宜计。近年开始有厂商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偏远的非洲国家,希望更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当中较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埃塞俄比亚。昔日她几乎是贫穷的代名词,今天她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而言,会是一块有待琢磨的宝玉吗?

埃塞俄比亚位於非洲的东北部,其适宜的气候让她成为了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有牧场 6,600 万公顷,约佔国土的一半,而且出产的皮革 以其优质的天然纹理和纤维结构质量而闻名於世。 对於一些手袋皮具生产商来说,尤如一座未被开采的金矿。虽然该国的皮革业相当成熟,但失业率却 高达 17.5%,急需大量工作岗位去吸纳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而工人工资方面,一般只是在中国两成左右,比东南亚地区更低。这样的经济环境,正好满足中国制造业在廉价劳动力方面的庞大需求,再加上非洲向美国和欧盟出口可享有关税优惠,对於计划「走出去」的中国厂家们,埃塞俄比亚不失为一个合适的落脚点!

巨大的商机背后,往往伴随相应的危机。虽然埃塞俄比亚具备发展潜力,但她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基础建设和交通网络并不完善,不但导致运输欠缺效率,而且物流成本高昂。再者基於当地工业技术落后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厂商需要投放更多的时间、资源在纪律训练和教授机上,直接影响了工厂的生产力。近年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政府都积极推动中国商家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因为两国政府都知道,要保持低生产成本的优势,必需有多元化的附属产业来打造规模经济,令进口原材料的物流运输成本下滑。

中国的厂家是否真的能够借助偏远国家的低廉成本去继续发展,仍是一个未知数,贸然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开设厂房,无疑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但是厂商们亦不应该原地踏步,必需想办法去解决当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难题,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可以继续长远发展!